距离11年入学已经八年时光,后来跨出师范学院,迈入小学执教三年,我一直在想,五年的师范教育究竟给了我什么?

师范学院的第一年,我怀着对教育的憧憬,从体制外的独中转轨进入体制内的师范学院,遭遇语言、学习和文化上的差异,被现实中的教育集权化给震撼了。当时师范学院给我的印象就像是个大型的管制中学,充斥着琐琐碎碎的条规。从衣着仪容、日常进出院校需要打卡记录、周末回乡需获得舍监的签名许可、学院外出的学习活动需一系列正式的公文信件、每日早八晚五马拉松似的上课时段,乃至每学期的选修科目都由院方所掌控。体制内林林种种的繁文缛节和缺乏弹性的学术风气让我时常介怀环境的限制而苦闷不已,曾一度想收拾包袱走人。学期结束前,幸得恩师开导,让我明白在臃肿的体制内要改变群体是很难的,但是通过群体的改造来改变个人,再由个人去散发其魅力来影响群体是教育的重点。

        第二年,我跟上了师范学院的学习节奏,受到华文组的熏陶,爱上阅读、开始认真思考教育是什么?儿童是什么?要培养怎样的学生?要当个怎样的老师?于是,我开始与同学一起参加教学研习营、儿童阅读营、公开课。周末甚至学期假期,我还是与华文组的学员进入校园举办阅读营或是与学习同伴参与社区关怀工作室的社区活动、讲座、书展。相较于平日待在学院里学习必修的学科,个人在课堂外的学习使得在课堂内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更扎实,体会也更深刻。那年,我把阅读和课外学习活动当作是学习的途径。

         第三年,适应了师范学院的纪律的步调。在不同时期接触和参与学院所举办的州际和院际的集体活动与表演,开始为应试学习补上色彩。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参与师范课程所设计的户外学习活动,像是制服团体营、自然生态生活营和海岛体验营,都让我对前两年枯燥的师范生活有了另一番注解。同时期,我迷上儿童文学,投入绘本、儿童诗歌、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和儿童文学理论的怀抱中,随着华文组讲师与学长姐的引领,踏上学习队伍的列车,往儿童的精神世界漫步走去。我与同学一起读起了洛克、卢梭、杜威等大师的教育著作,发现儿童不仅仅是一张任由成人涂画的“白纸”,而是一颗饱含生命力的“种子”;也读起了儿童文学,尝试贴近儿童心灵最敏感处,体会儿童的欢愉和哀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教育理念的洗礼和文学的滋润让我学会用新眼光看世界和生活,敞开心门接受新观念,学习在师范学院多元文化的教育体制中接受差异,尊重差异。

         师范第四年和最后一年,菜鸟教师战战兢兢进入校园实习,算是执教前试水温,磨练教学技能,学习考察学情。实习前,已为自己做了心理建设。我告诉自己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告诉自己不要被学校一套的制度标准化,要有自己的想法然后付诸于行动、告诉自己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接纳他们的差异、告诉自己不要为了教而教,应该把任何的教育行为围绕在孩子身上,以他们为主。为期一、二、三个月的实习期,面对活生生的学生,日日夜夜必须做足课前备课,尽管有备而来,但在真实课堂中的大部分时光总是状况连连。

         回忆最后一次实习的最后一堂课,我给学生上了一堂写作课,不一样的是,这是一堂作后讲评和评改课。课堂一开始,学生从我口中得知今天又得写作的时候,连连发出哀怨的声音和皱着他们的眉头。倘若我是他们的一员,我也会和他们有同样的感受吧。课堂开始,我让学生朗读了两句话:

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海明威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学生语毕,我便问道:“从你们刚刚朗读的这两句话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写完一篇文章要重复读。”有的说:“要读很多次,然后修改。”我继续问道:“为什么要做修改的功夫啊?”当下,透过学生的目光,他们的潜台词应该是:“因为老师叫我改,所以我就改”。下一幕,通过演示文稿,白板上出现了以下的画面:

                学生看了图后,我再问:“知道怎么才算是完善吗?”课室先是静了下来。静默后,他们有的回答:“就是要不断进步。”,有的回答:“是要做得更好”。我再问道:“那你们知道要怎么样做,才能做得更好吗?”。停了一下,学生耸耸肩,摇晃着他们的小脑。于是,我先让他们想一想之前朗读的两句话和这张图,到底想传达什么意思。

                一分钟过去,班长开始说道:“是要修改”,其中一位同学就说:“是要不断地修改,就好像那个看了文章两百多遍,修改了三十多次的作家一样”。该同学话说完,大家的目光都好像懂了修改的意义后,评改课就开始了。先从拟题下手,接着是欣赏同学的佳作,然后找出作文中有哪些地方是不足的?要改些什么?句子应该怎么写?。学生认真地参与修改的过程,一步步循序渐进,再修改自己作文。

中国有一成语叫“教学相长”,意思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这堂写作课和实习生涯给我的启示:修改是为了展现更好的一面。通过不断的修改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生活、学习、写作,教学亦是如此。回忆从第一次实习到最后一天实习甚至更远的教学路上,整个过程就是碰壁、反思、思考、修改、调整。任何的修改都必须靠积累与自我的醒觉。唯有不断地审视自己,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才能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最后,再次问回自己,五年的师范教育究竟给了我什么?我认为师范教育教给我的是自我教育,而自主自觉是关键。教育其实也是完善自我的事情。

 

图 / 文截取:2020年董总师培专案手册 http://www.dongzong.org.my/ebook/teacher-2020/mobil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