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烦恼皆来源于人际关系

人的烦恼皆来源于人际关系。——阿德勒

pexels photo 207983

 

“你看他,每天都不带修正带,一直和我借,我好生气啊!”小华对小明说。

“那他知道你生气吗?”小明问道。

“不知道。”小华小声回应。

“你没有和他说?”小明追问着。

“没有。”回应微弱得差点听不见。

“是什么原因不说呢?”小明继续问道。

“因为……我怕他讨厌我。”

 

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期,我们很真诚地和世界袒露我们的心声,肚子饿了就哇哇大哭,不舒服时也会及时表达。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心口不一了?

 

我们总是口是心非,明明生气,却说没有;明明不舒服,却一直和别人说没关系,最终变得不诚实,还可能怪别人不了解自己。或许隐藏真实想法并不是原来的真实本意,只是因为受了过去的教育或曾经的经历让我们受伤,让我们的感受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观点有了不一样的观点,所以才不敢表露真正的“自我”。

 

冰山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萨提尔提出的,他在理论中提到每个人的“自我”都是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顶多是冰山一角——行为,但那些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都没有被看见。潜藏在冰山底下的这些,深深影响我们所有的情绪和反应,只是我们不自知。如果你愿意,可以试着去探索挖掘自己的感受,去思考当同学一直和我借东西的时候,我的感觉是什么?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是生气,那我为什么会感到生气?是想起过去的什么事了吗?还是这一份失落原来是因为我的期待和渴望不被看见?

 

根据萨提尔的冰山理论,当人们发生事情时会有几种应对姿态,即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打岔型。当然,最和谐的表达方式是一致性,但这并不多见。我们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以致于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讨好型”——当发生事情时,会用一种卑微的模式,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整个过程里,多半忙着在意他人的感受,却忽略了自己。让委屈更加委屈,还会被他人误解为“虚伪”。

 

“指责型”——当发生事情时,第一时间先指责他人。一副用食指指着别人鼻子大骂,也许不是不知道自己可能有错,只是用愤怒去掩盖一切,提高声量批评他人。

 

“超理智”——当发生事情时,超理智的人会开始讲大道理,完全忽略对方的情绪和感受,自顾自的,给人一种冷冰冰、毫无人性的感觉,让原本生气的对方变得不知道该怎么沟通。

 

“打岔型”——企图逃避责任,当发生事情时,他就会转移话题打岔,干扰原本的沟通。

 

以上这几种模式,都是不一致且不健康的沟通,只会让那些不满的情绪继续压抑,最后像颗不定时炸弹随时爆炸,自己受伤,无辜的旁人也一头雾水。

 

当你已经开始探索自己的冰山,发现真实的自己后,但却困扰着不知道该如何温柔而坚定地表达真实感受,或许可以试试用“我讯息”的沟通方式。

 

“我讯息”是一种沟通模式,一种清楚把自己感受和以“我”作为开头,在句子中不要用到“你”的字眼,并在内容中提到“事件发生时我的感受”、“事件对我造成的困扰“以及“我的期待”。内容中聚焦在事件和自己的感受,不让情绪或指责模糊了自己最初想表达的渴望和期待。

 

像是小华对一直和他借修正带的同学感到生气时,他可以运用“我讯息“的方式处理,如:”亲爱的同学,我感到很难受,因为我的修正带一直被借走,导致我需要一直花钱购买修正带内芯,我希望我们可以使用自己的修正带。”

 

沟通是双向的,需要练习,也需要互相理解和包容,但是我们不能强求对方也有一样的回馈,仅能要求自己清楚且真诚地表达自己感受,试图提出自己的真实心情,尝试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也要降低对他人回复的期待,诚实且一致地表达,才能让自己的心理变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