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文学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路易斯·萨奇尔和他的少年小说

“这是一本如同高难度拼图的童书。它尊重你的智商,检验你的智商,挑战你的智商,要你不敢分心,要你绞尽脑汁地找出一个个碎片之间的关联——用书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你必须自己填满这些洞’,才能榫卯接合,拼出一个完整的真相。”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彭懿

reading web 1 b0edaf363a310854257707325d725ea8

 

曾经,大家都认为儿童看不下长篇小说,直到《哈利波特》于1997年横空出世并迅速风靡全球;曾经,大家都觉得儿童读不了复杂叙述,直到《洞》于1998年出版并横扫各大指标性儿童文学奖项。前者几乎可说是人尽皆知,相比之下,后者在中文圈就不是那么耳熟能详了。这一期,想来谈谈这部神作与背后不断挖洞的那个人——路易斯·萨奇尔(Louis Sachar)。

 

“翠湖营没有湖。以前这里有个很大的湖,在整个德克萨斯州都是最大的。但那都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如今,这里就只是一片干巴巴平坦坦的荒地……翠湖营是专为坏男孩开设的训练营。让一个坏男孩在炎炎烈日下挖上一整天的洞,他就会变成一个乖宝宝。有些人就是这么想的。”

 

单是这段文字,便已叫人浮想联翩。曾经如此巨大的湖,如今为何落得一片荒凉?这一百多年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奇特的事?另外,让坏男孩在烈日下挖洞,真的能使其改邪归正?荒谬做法的背后,莫非暗藏不可告人的秘密?

 

一系列云里雾里的谜团,都将在主人翁——少年斯坦利·叶那茨进入翠湖营后一一揭开。你想知道斯坦利为何会被送到翠湖营?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斯坦利并不是个坏孩子。他被定了罪,可是他根本没有犯罪。他只是阴差阳错地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地方。

 

这真是一部错综复杂的小说。故事的主线,从斯坦利进入翠湖营开始,围绕着他和其他同样被送到此处的“坏男孩们”展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每一天都要顶着烈日挖一个方方正正的洞,他们之间的相处和互动耐人寻味。于此同时,随着故事主线逐渐推进,有关翠湖营百年前的渊源和斯坦利家族诅咒的真相也逐步露出端倪。三条故事线相互交织,按节奏巧妙勾连,终于成就叫人拍案叫绝的神作。

 

如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彭懿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它尊重你的智商,检验你的智商,挑战你的智商,要你不敢分心,要你绞尽脑汁地找出一个个碎片之间的关联。”作家并未小看儿童读者,也没有为了迎合读者而刻意降低难度。相反的,他选择信任儿童读者,迎难而上,倾尽全力将复杂的故事讲满讲好,用精彩的情节和微妙的叙述挑战读者的阅读力。只要读得进去,保管满载而归。

web book 01

 

在《洞》这部划时代的儿童小说大获成功之后,路易斯·萨奇尔接着于2006年推出了续集《追梦少年》,探讨带着案底的更生人融入社会时所面对的异样眼光和重重波折。2015年,作家再接再厉,推出了描述校园霸凌事件与全球能源危机的《烂泥怪》,再度叫人眼前一亮。

 

对一名作家来说,最害怕的就是重复自己。而在写出了备受瞩目的代表作之后,作家往往都会陷入自我重复的死胡同,很难再创作出截然不同的新作。从这个角度而言,路易斯·萨奇尔无疑是可敬可佩的。从《洞》、《追梦少年》到《烂泥怪》,他一直在尝试新的文学表现方式。不管是《洞》精彩绝伦的多线叙述,《追梦少年》别有用意的歌词串联,还是《烂泥怪》里数字和时间的创意应用,每次出手皆为诚意之作。

 

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用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主流观点,不断重新定义问题,不断拓展文学边界。对我来说,路易斯·萨奇尔就是这样一个天才作家。他在儿童文学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种不可思议的种子,开匪夷所思的花。曾经的不可能,在精心杰作诞生后,于是也成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