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在地唱歌

在看这篇专栏的你,是否有想过,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唱歌呢?如果你有以上疑问,别怕,以下的内容也许会让你得出一些解答。

 

819 web

 

从婴儿的牙牙学语,幼稚园第一次学唱歌,再到中学时期声带发育完毕后的演唱,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已经在想法上对歌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唱歌这件事,貌似已经不再是为了自我表达而存在。当然,浴室仍旧是我们尽情高歌的舞台,但随着同侪竞争意识崛起,以及网络信息的轰炸,我们似乎多少遗忘了歌唱本身的价值。例如在《校合唱团的秘密》中,合唱老师为了其合唱团表现完美,对部分同学下达了默唱令,也要求有才能的演唱者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继续留下比赛。这其实已经剥夺了一个人歌唱的权利,实属不该。

 

从物理角度来看待唱歌这件事

如果我们今天单纯以物理角度来看待这件事,不外乎就是神经、肌肉与骨骼协作运动的结果。透过气管内气流推动声带振动,并经由身体共鸣将声波传出体外,对于一般人而言,这都是可以做到的。虽然最终的音色与结果将根据长期训练(例如改变共鸣位置,腔体形状等)而有所不同,但撇除这些,我们依旧能做到自主的唱歌。既然我们在一般情况下能无阻碍地唱出歌声,那又是什么阻止了我们歌唱呢?

 

大人与小孩眼中的音乐

如果你无意间曾经过你家附近的幼儿园,也许能从中找到答案。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多口齿不清,也没经过任何专业的歌唱训练,但你总是会看到,他们肆无忌惮地唱歌,跑动追逐彼此,好似身边都不存在任何事物一般。其实,他们无时无刻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心理变化,也脆弱敏感,但由于也渴望着未知,所以一旦接触了新事物,笑容也依旧灿烂。而反观中学以后的人群,由于透过一个个发光的视窗看尽了世界,从而无意识地将自己和这个世界相比,一步步地被世界巨大的成就所蚕食,从而失去了勇于尝试的精神。

 

演唱者的囚笼

疫情之下,网课更像是一个看不清的牢笼,也像极了英国哲学家边沁在1785年所提出的圆形监狱概念。所有囚犯都住在一个环形的结构,而中间则是一座由狱警管控的瞭望塔。牢房中只有前后两扇窗户,而这也犹如网课时的视窗,两者虽隔了数百年,但情况仍相呼应。囚犯固然需收到法律的制裁与惩处,但你我在唱歌中并不该如此。我们不是自己歌声的囚犯,更不身处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音乐囚笼。当然,如果今天的你是要走向专业,迈向国际,是需要有一定的标准来展示你的能力,但这也不代表你需要自我束缚与限制。

 

《校合唱团的秘密》影片尾声,学生们用默唱的方式驱走了自私的老师,也让所有同学重新找回了唱歌的意义。也许,唱歌并不复杂,也无需条条框框来限制其形式与方法。唱歌也不该建立在他人的价值观上,而是你是否有好好传达了你的故事。当你找回了童年时无惧探索的心,也能从每次歌唱中得到新的体验,我想,你应该就学会了,如何自在地唱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