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任:教育乱象的再思考

近年来基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或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令双薪家庭愈加普遍,甚至成为了全球趋势及不可逆转的现象。然也因为现今父母几乎均乃双薪家庭,故平时他们是无法百分百兼顾到孩子的教育或时刻给予及时的品德修养的教导,导致“家庭教育”迅速崩坏,尤其是亚洲社会。

044 Pei Min Middle School 02 web pic

刊登媒体:《东方日报》(独中教享悦)  刊登日期:07.01.2022 

*本专栏由董总组稿

 

是以,在网络科技发达的世代里,普罗大众常会于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等平台上,见闻恐龙家长事件、师长被凌辱等事件,并造成了两极的评价。

 

“恐龙家长”、“师长被凌辱”等事件的层出不穷,意味著自古倡导、奉行的“尊师重道”之中心思想,已逐渐转变为“学生之上,家长为先”的世道价值。然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之变化,个中之因可分三点理解,即一因众人对“爱的教育”之迷思所致,二则因众人对“适性教育”的错误理解而致,三又因教师的后盾选择屈就、妥协或缄默的态度所致。

 

首先就第一点而言,“爱的教育”顾名思义乃倡导施予温情关怀、不能体罚的管教方式。但众人普遍对“爱的教育”的含义有过度及错误的解读,即“不能体罚”意即“不能惩戒”,在教育领域里要做到“有奖无罚”、“有赞无训”、“无限包容”、“无限予以机会”。是以,在过度解读下,“爱的教育”理念成了教育杀手。

 

根据我在教育领域里的观察,爱的教育理念所谓“不能体罚”乃指在教育过程应避免体罚所造成心灵创伤,而非强调不能给予合理暨适度的惩戒,亦非不能有奖罚机制。

 

然也正因过度的诠释,导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被要求要有“超高标准的道德修养”及“无限度的包容心”,造成教师成了被动方,家长和学生成了主动方,一旦遇到桀骜不驯、不可理喻或是无限上纲之学生、家长时,教师合理暨适度的严厉训语、导正不良行为的惩戒(非体罚类的),抑或是无随时待命“服务”家长和学生,即会被无限放大或遭遇严厉的批判和谴责。正所谓“千错万错老师错,屡犯再犯孩子小”。

 

老师的用心遭误解

其次就第二点而言,众人常将“适性教育”直接解读为予以孩子“自由发展”、“任其发展”,不设太多、太高、太严的条规或学习目标予小孩。然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理解。所谓的“适性教育”乃指依据孩子的个体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教育。

 

是以,“适性教育”的核心概念,其实是欲将集体教育环境里,常会不下心忽略掉的“个体”将之突显化、重视化;而并非是予孩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放任的学习环境。

 

最后就第三点而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面对的乃“生物”而非“死物”,故定会有思想碰撞、行为摩擦,是以当遇有强烈自我意识或叛逆思想的学生时,他们难免有挑战制度、挑战权威或扭曲暨错误观念的时候,在此之下教师需用到“恩威并施”、“高压与怀柔”之法导正,然往往也正因教师用了“威”,用了“高压”,令被训者不悦,即向父母述苦;令教师的用心良苦遭到扭曲或误解,从而被质疑、被谩骂。

 

惟不幸的是,在此时教师被受无理攻击时,最需要后盾站出援助与发声捍卫时,教育后盾不是一片噤声,就是想著如何将事情化小,令教师成了孤军寡人,独自面对炮火或骂声。显然,至今教育者的后盾或多或少已有此龟缩迹象,尤其是私立学校,否则不会有如此众多的恐龙家长或是辱骂师长等类似事件的频发生。俗言道“破坏规则的,往往不是观众,而是当局者”。

 

简言之,今日恐龙家长或辱骂师长的事件层出不穷,已非个人或个案了,个中所反映的深层含义是我国的教育制度、教育思维、教育原则及家庭教育已出现了严重问题,若要刨根究底根治解决,势必要各方,上至教育部,下至学校、家长都要一起做出省思和改革;一昧要求、责骂、怪罪某一方、某一机构、某一人做出检讨和改变仅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