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下的教育现场

新冠疫情肆虐了两年多,现在似乎进入后疫情阶段,学生已经回到学校上实体课。大家见面,有聊不完的话题,总有种把积累了两年多没同一个空间共同学习的郁闷抒发开来。

刊登媒体:《星洲日报》言路(跨时代的独中)  刊登日期:24.07.2022

*本专栏由董总组稿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在2021年估计,对于欧洲和北美的国家来说,可能需要4到10年才能让学生赶上疫情期间因停课而导致的学习损失。那么,马来西亚的学生需要多少年来弥补这样的损失呢?

在疫情期间,老师的压力、学习、工作量是前所未有的骤增。老师身兼多重角色,除了教学的角色,父母的角色,也是孩子的角色,更是因疫情硬生生变成了一个非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能跟上教学计划,老师必须学习适合制作线上课件的软件并运用,同时还要确保线上教学有一定质量。

这样的改变对老师而言,是非常痛苦但避免不了的过程。放眼平时,放学了就可以回家,教学工作和老师个人时间基本上是区隔开来的,但疫情期间,老师除了睡觉,再也没有所谓的个人时间可言。最让人心累的恐怕是集编辑、导演、主播于一身的功力仍无法唤醒部分进入休眠期的学生。

现在,这种恐怖的日子是过去了。但大家回到学校,本以为可以开开心心地上实体课了,老师却进入另一种焦虑状态。因为,一次次简单的测试,让老师惊觉两年多的线上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有些学生的程度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前段班的学生程度并不在设想中的点上。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在考量学生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的画面所引起的不良后果下,每节课时不可太长,每天的功课不能超量,更要考虑网速问题。在这些顾虑下,一些全力投入学习的学生都会面对不同程度的困难,更何况是那些学习意志力弱的学生。

学生自小就不是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下成长的,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完全成就了老师,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没有达到我们的设想。现在,学生除了要学习每天的课程,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疫情期间在学习上的损失补回来。若是考生,要花更多精力在备考上。一切都是在仓促下完成,没有让学生思考、喘息的多余时间,更遑论为国际对人才的要求而做准备。补习、分数仍然是当下的趋势。殊不知,进入后疫情阶段的我们,需要认真了解当下国际趋势,思考现在的教育模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思维。

值得庆幸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呈现,而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我们会尽量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从学习中得到自我肯定,在面对变化莫测的国际市场时,能沉着应对。

 

星洲日报链接:https://www.sinchew.com.my/20220724/396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