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集民间力量 改善饥饿问题

食物银行的起源

我们对于存钱的银行(Bank)并不陌生,但你是否有听过存食物的银行(Food Bank)呢?

First Food Bank

 

世界上第一家食物银行于1967年在美国成立,韩格尔(John van Hengel)是其中灵魂人物。他原是社区餐厅的志工,正因了解杂货店一般会把即将过期、卖相损坏的食品丢弃,于是他收集了这些食品给社区餐厅,但量实在太多,而餐厅空间却有限,于是在圣玛丽教堂的资助下,租界一间废弃的面包店作为食物仓库,并取名为圣玛丽食物银行(Saint Mary’s Food Bank),分发食物予有需要的单位前来领取。 

食物银行的发展,反映了大众对食品浪费和饥饿问题的关注,以及志愿者和社区成员为解决这些问题所作出的努力。今天,食物银行在许多国家开始普遍化,对减少食品浪费、改善社区营养状况和支持有需要的人起着一定的作用。

 

拯救食物,拯救生活

我国政府或民间团体也有设立许多食物银行,例如此次受访机构——食品援助基金会(Food Aid Foundation)成立于2013年,也是大马首个非盈利食物银行,拥有自己的工作团队和冷冻车,仅靠三名司机,每周工作7天,分布在不同地方进行食物的拯救。

基金会发起人徐耀晟(Rick Chee)本身是商用厨房规划和厨具销售的供应商,因业务关系接触到酒店业和餐饮业,深知食物浪费的问题在这些领域是很普遍的事情。若根据酒店及餐厅对食物标准的规定,烹煮过的食物只要放在盘上超过4小时,就不能再拿出去卖或派发,尤其自助餐更是造成大量浪费,促使徐耀晟设立食物银行,希望做到在最短时间内拯救食物派发予有需要的对象,如孤儿院、老人院、残障中心、贫困家庭等。


该基金会执行长王筱珺过去7年都在研究和探讨与食物相关的问题,其博士论文研究的正是食物系统。她指出,食物浪费背后的问题在食物产业链由来已久,只是在面对新冠疫情冲击时,大家买不到食物,加上现今百物涨价,气候的改变影响农作物收成,当这些雪球越滚越大时,才开始关注粮食问题。

 

纠正不良的消费形态

王筱珺透露,并非所有食物都能被挽救,例如含有油质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及蔬菜类,隔天就会变质,无法提前加工处理。而弱势群体往往难以摄取足够的肉与蛋白质,所以会尽量拯救面包和肉类。食物来源除了酒店,还包括大型超市Lotus’s,每天早上工作人员会前往收集前一晚未售完的蔬菜、面包和烘培食品。

“事实上,每种食物的情况不尽相同,有些食品仅因为标签错误,或接近保质期就会被淘汰,弃之可惜。此外,在佳节期间销售的产品,节日后通常无人处理,若食品仍然保持新鲜,我们也会将这些食品派发出去”,王筱珺说道。

不过,她坦言,无论是挽救食物抑或解决饥饿,食物银行能做的只是杯水车薪。“很多人会贪新忘旧,形成不良的消费形态进而造成浪费现象。过去商场不会看到切片水果,现在商家为提供更多便利,售卖不少切片水果,我看到这些画面都会感到心痛,因为已经无法拯救了,反而完整的水果即便小部分烂掉,但至少切掉后好的部分还是可以吃。商家站在盈利的角度让消费者因便利而购买,但这样的消费型态是倒退朝不永续方向前进。”


王筱珺认为,要从根源解决粮食的问题,还是得回到学校从小孩教育,毕竟大人的思想已经固定,要改变他们很困难。近年来,逐渐有学校开始进行相关的活动,灌输学生不浪费的行为,她本身也有参与志工团进入学校对学生宣导食物的重要性,再由学生影响自己的父母作改变。


“食物拯救后让人吃,人若吃不到动物吃,动物吃不到则昆虫吃,昆虫吃不到最后就是回归大地,形成堆肥的材料。”王筱珺这句话,要表达的正是如何让食物物尽其用。食物拯救的循环不仅令我们反思和改进消费模式,而且为环境和社会带来积极影响。从食物浪费到食物拯救,再到食物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才是可持续之路的正规之道。


通过教育、行动和协作,每个人都可以在这过程发挥作用,为减少浪费、满足需求以及保护我们的地球贡献一份力量。当我们将食物拯救并使其回归大地,不仅是对食物资源负责,也是对我们的未来负责。

 

food bank 01

 

food bank 02

 

food bank 3

 

food bank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