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㚸静(SMK Sungai Merah)
在城市中,我们常常看到无家可归的人,他们在街头乞讨,依靠善心人士的施舍为生。这样的场景让人深刻感受到贫穷的无助和无奈。实现零贫穷的目标虽然是一个理想的愿景,但在现实中却面临诸多挑战。尽管如此,通过全球和各国的共同努力,这一目标并非完全不可实现。教育是打破贫困循环的关键。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教育可以使更多人掌握技能和知识,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我会选择将捐款直接给可信赖的慈善组织或项目,帮助他们提供食物、住房、医疗和教育等基本需求。这种方式能够快速且有效地提供支持。作为校内消除贫穷的推广大使,我会鼓励学生成立志愿者社团或参与现有的公益项目,开展募捐、义卖、社区服务等活动。通过实际行动帮助贫困群体,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刘姝妤(SMK Sungai Merah)
除了救助有紧急需要的人,最重要的是帮助人们实现自力更生,办好教育,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从而改变贫穷的命运。我们的目标不是张扬贫穷,而是更多地关注贫穷问题。我们相信人性本善,因此要弘扬爱心,通过实际行动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我是校内消除贫穷的推广大使,我会向校方申请举办关于贫穷的讲座,让校内的师生和家长们关注这一议题。不仅如此,我会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这些内容,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和参与。
3.黄宇洁(吉打新民独中)
现代社会中,尽管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但贫富差距却在扩大,物价上涨削弱了人们的购买力。资本主义社会也加剧了阶级分化,许多低层阶级被上层阶级压榨,难以“翻身”。因此,实现零贫穷其实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努力改善现状。如果我有机会参与慈善活动帮助贫困群体,我会选择向贫穷群体送去急需物资、日常用品和一些知识丰富的书籍。因为这样比捐钱更有效、完善地改善他们的困境,也能保持良好生活的永续性。我也会让学生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亲身经历贫穷的生活,而不是在书本或口头上对学生进行教导。这样他们才会真正了解贫穷群体困境,从而去重视“贫穷”的课题且寻找解决方案。
4.黄诗淇(宽柔中学古来分校)
我认为贫穷是一种复杂的困境,不仅意味着社会排斥,还包括饥饿、无家可归等问题。它剥夺了人们享有基本权利和尊严的机会,削弱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的机会。在电视新闻上,经常报道因贫困而饿死或饮用不洁净水的案例,每当看到这些报道,我都深感触动,为他们感到悲伤,却感到无能为力。虽然短期内完全消除贫困可能不现实,但并非没有办法。通过政府、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实施、资源合理分配和持续关注与投入,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可通过讲座、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海报等方式来传播“贫穷”这一议题。
5.陈思琦(宽柔中学古来分校)
关于是否能实现零贫穷的目标,我认为在未来是可能的。但是在现今社会,贫穷未必带来困苦;而富有也未必带来欢乐,我认为只有人民幸福开心,那贫穷就不是问题!我会到超市购买,或将家里闲置的电器送给需要的人。我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得的物品,往往是一些人渴望拥有的。我希望每一份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不是浪费在我们身上。最后,我会尽我所能为贫困家庭发起捐款活动。单凭个人的力量可能难以提供足够的帮助,但如果大家共同努力,筹集的资金将会大大增加,以帮助更多贫困家庭。另外,我会组织讲座,为同学讲解贫困家庭面临的困难,我们需要体会到贫困家庭为了维持生计所做的努力,而不是嘲笑和侮辱他们。
6.Henry Yu Xin Xian(SMK Sungai Merah)
关于实现零贫穷的目标,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尽管有改善的努力,但现实中贫困仍然存在,完全消除贫穷似乎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未来,如果我是校内消除贫穷的推广大使且有能力的话,我会出资组织同学们前往贫民窟,亲身体验和了解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通过这种直接的体验,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贫困的真实情况,从而引发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