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饥饿目标——是理想还是梦想?

根据《2020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估计, 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占世界总人口8.9%,一年中增加了1000万,五年中增加了近6000万。由此可见,要达到在2030年实现零饥饿的目标,并非易事。如果以上的趋势持续下去,那么饥饿人口数量到2030年将超过8.4亿。

shjy web page pic 016


在2030年来临前,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是联合国所立下的17个目标之一,也是全球所关注的课题。


然而,根据《2020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估计, 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占世界总人口8.9%,一年中增加了1000万,五年中增加了近6000万。由此可见,要达到在2030年实现零饥饿的目标,并非易事。如果以上的趋势持续下去,那么饥饿人口数量到2030年将超过8.4亿。


根据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所做的初步预测,突然涌现的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很大可能导致全世界面临食物不足的人数在2020年新增8300万,至1.32亿,这将取决于经济增长前景。COVID-19使得食物供应中断,人们因失去生计而导致收入减少,这意味着全球各地的家庭在获取营养食物方面正面临更大困难,尤其是贫困弱势群体更难获取健康膳食。


与此同时,该项报告的数据也揭露了在2019年,五岁以下的儿童中有21.3%(1.44亿)发育迟缓,6.9%(4700万)消瘦,5.6%(3830万)超重。五年前,全世界曾做出承诺,要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距离2030年还剩下10年的时间,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目标实现滞后?我们是否有办法在这10年里让饥饿人数逐步下降?


人类无法负担健康膳食的成本

导致全世界亿万人遭受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原因,在于人们无法负担健康膳食的成本。价格高、经济上无法负担的健康膳食与不断加剧的粮食不安全和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例如:发育迟缓、消瘦、超重及肥胖)之间有着密切关联。


此外,环境气候变迁也是影响粮食生产减少的因素,干旱发生的频率加快、洪灾和热带风暴对粮食造成破坏、气温升高且多变、降雨不规律等因素的影响,诸如此类的气候变化,预计将进一步加剧农产品产量在今后二三十年普遍下降,甚至将食物成本往上推升。


由于受疫情影响,在亚太区的饥饿问题尤为突出。较早前,由不丹主办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第35届会议,来自46个国家的代表深入探讨亚太区域粮食安全现状,重点关注疫情传播形势以及对区域粮食体系的影响。粮农组织将在近期启动“2019冠状病毒病应对和恢复计划”,计划将调动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一切形式的资源和伙伴关系,努力减轻疫情的直接影响,提升粮食体系和生计的长期韧性,包括将探讨电子商务等有助于减少粮食损失的创新营销渠道以及良好储存设施等创新技术。


事实上,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我们的世界有能力生产出足够的食物养活所有人,但仍有超过15亿人无法负担能满足必需营养需求的膳食,超过30亿人无法负担最低价的健康膳食,而这些无法获得健康膳食的人们分布在世界各个区域。


无论如何,要达到零饥饿目标,最终会变成可实践的理想还是落空成乌托邦的梦想呢?没有任何人可以在这课题上置身事外,因为,我们面临的这项课题,是一个影响所有人的全球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