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与我

“……这就是伊布拉欣阿里阿都拉的爸爸阿都拉诺曼阿齐拉和妈妈也敏娜拉纳塔拉送给伊布拉欣阿里阿都拉最珍贵的礼物!”

su wei sheng 01

苏维胜与姚智祥表演相声。

 

说完这段小贯口的最后一句,铃声刚好响起!台下掌声如雷响起!这次的掌声有点不同,因为这是我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相声比赛的赛事里。台下都是北京相声前辈和北京的观众。而我演出的自己创作的段子《改作文》。这次的演出获得了北京相声界同行的肯定,这对我来说是别具意义的一件事。

 

马来西亚人的相声创作之路

相声是源自中国北京天桥的曲艺形式,数十年前传到了马来西亚,在我的师父马来西亚相声之父姚新光的推动下,相声在马来西亚掀起了热潮,可说是遍地开花,很多人都认识了相声。师父在二十年前过世之后,我积极地从事本土相声创作,一开始因为技艺不成熟,并没有获得很大的认可,可是经过多年的尝试,我慢慢走出一条属于马来西亚人的相声创作之路。

 

相声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曲艺形式,有句话叫做“万象归春”,意思是什么内容都可以组织成包袱儿(包袱儿:相声里笑点的意思)。因此我尝试了各种可能性。

 

比如结合了本地独有的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特色。在表演上,我用“倒口”(模仿地方口音)的形式,把本地华语独有的口音通过相声人物呈献在台上,让本地观众有了强烈的亲切感,让海外观众看到了马来西亚独特的语言风景线,如段子《承包记》、《说礼仪》、《相声Superstar》等等。有一些是结合了我对社会对国家课题的观察和分析,如段子《选我准没错》、《相声红了》等等,让本地观众在笑声中省视我们的种种社会现象。我也尝试结合华教与教育课题,如《孔子说》、《老子说的》、《历史排练中》等等,这些段子反映了我们的教育面对的种种挑战。

 

为了更全面推广并且让相声在本地传承下去,我开办了“艺言堂文化教育中心”举办课程,教导并推广相声。可是在中心创办三年之后,遇上了疫情。疫情期间所有课程都不能举办,对中心造成一定的打击。然而我尝试改变思路,自行录制系列相声短片“相声小学堂”放上网,让老师可以在网课的时候让同学观看。这一系列视频意外地得到了很多学校的肯定,很多学生也因此认识了相声。这让我体会到只要自己不放弃,必定能够看到一些成果。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感染力

后来国家电台AIFM邀请我为电台制作相声节目,要求我每个星期提供创作相声的录音,原本只是预定三个月的节目,但是因为反应不错,一再延长目前已经进行了三年一百六十集,这在本地电台是前所未见的。一个本土相声节目能够在国家电台持续进行三年,可说是对相声一个相当大的肯定。

 

相声对我来说,表达对社会对国家的看法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我曾经说过“用相声写社论”的想法,当然我也有一些相声也是以娱乐大众为目标的,让大家有健康的娱乐渠道,何乐而不为呢?相声是一门以语言为主要逗笑工具的表演艺术,通过学习、表演相声,除了可以提高自己本身的幽默感,也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感染力。

 

有机会的话,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多接触相声,多听相声。如果可以,也尝试表演、创作相声,让相声在本土继续开花结果。

 

su wei sheng 02

于“苏维胜纪庆荣相声专场“ 表演双簧。

 

su wei sheng 03

于中国中央电视台演出相声。

 

su wei sheng 04

(左起)苏维胜、纪庆荣拜师仪式,由马季见证。

 

su wei sheng 05

苏维胜与学生邱云峰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表演。

 

su wei sheng 06

苏维胜与师父姚新光表演相声。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