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透露,抑郁症与艾滋病、癌症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疾病,仅仅是2020年,全球就有近2.8亿人口患上抑郁症。
纵观我国的情况,根据2017年的统计,约有230万人在生活中的某个时段受到抑郁症的困扰。抑郁症的患病率总体估计为8%-12%,其中13至17岁的青少年占约20% (注1和2)。
由此可见,抑郁症并不罕见,但对于抑郁症,我们真的了解吗?希望藉由和黄振威对谈此课题,能够给予读者们一些参考。
忧郁的情绪,人人都可能会有,但为何有些人的忧郁情绪会演变成抑郁症(亦称“忧郁症”)?究竟“忧郁”和“忧郁症/抑郁症”有何不同?其实,有忧郁的情绪并不代表患有抑郁症。《精神诊断手册》第五册提到了抑郁症的九个症状(“四不五没有”):
- 生活不快乐
- 不能睡或睡很多
- 不能专心
- 不想吃
- 对生活没兴趣,包括夫妻之间没性趣
- 没活力、没动静
- 没自信和价值感
- 没体力
- 没生存意志
上述9项里,需要符合5项并且超过两周,在医学上才能称为抑郁症。
当然,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很快乐,丝毫看不出有抑郁症的症状,但他的焦虑藏在微笑背后,这种群体较不易被发现,除非他愿意找信任的人倾诉,旁人才有可能知道他已陷入情绪低谷。
谈到 “微笑抑郁症”,黄振威认为,白领阶级患上微笑抑郁症的几率较高,而在学生群体里,有可能患上微笑抑郁症的往往是成绩或表现较为优秀的同学。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希望旁人看到他完美的一面,所以会呈现自己很正能量、很完美的一面给大家,久而久之就失去自我的内在价值,进而形成心理健康扭曲的问题发生。”
如果身边的亲友患上了抑郁症,我们在陪伴时要注意什么?
黄振威提醒读者们,当抑郁症患者出现状况时,陪伴者切莫将自己的设想或很正能量的一面不断投射在对方身上,也千万别说“你想太多啦”诸如此类的话。
这点我也认同,当你纳闷他为何一直处于这种情况,为何他老是这么想、这么做的时候,请把你的疑惑变成一个关心的问句,比如:“我相信你这么想/这么忧伤,一定有你的理由。”我相信,当我们抱着尊重与真诚去接纳、靠近抑郁症患者,大部分人会看见一丝曙光。
黄振威建议陪伴者先同理对方,并提供资源或方向,让他知道心理疾病跟一般疾病都是人生里出现的一些健康状况,让他能够正向地看待这个问题,然后陪伴他一起解决。
“你同理了,又可以陪伴,再来就是可以聆听他在这个历程里发生了什么状况,再给他一些不同的探讨,让他厘清问题并正向地看待。当他看到生命中的亮点,他在对抗这个状况时就更有动力。当然,倾诉不是唯一的管道,我们先探讨为何会引发抑郁症,有可能是创伤、压力或生活中有很大的变化,有可能是遗传等原因,所以未必透过倾诉就可以治愈,可能需要更深入的探讨,搭配药物治疗和专业的心理辅导。”黄振威补充道。
根据我观察到的现象,很多抑郁症患者知道自己跟过去不一样,但在药物被污名化的情况下,很多人不敢到精神科求医,因为害怕需服药。其实抑郁症不可怕,已经有很有效的药物和心理疗法,但糟糕的是很多人迷信身心灵而拒绝药物,导致治疗缓慢了。
黄振威认为经过了疫情的动荡,老师们特别要提高洞察力。因为这两三年的孩子变得跟人的接触比较少,相比较疫情之前,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孩子变多了。 以前很少会有13岁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状况,现在明显看到各校有状况的年龄层降低,人数增多。
那么教师可以如何提高洞察力呢?
他建议在课程当中去观察学生的情绪起伏,观察学生上课时会否情绪底落、提不起劲。再来是跟同学较少互动,显得单独、安静。此外,老师可从学生的作文或周记中看到他们有没有透露、释放一些压抑或负面的资讯,成绩有没有突然掉落。
老师可以初步地跟学生交谈,如果觉得没有把握跟进学生的状态,可转介到学校的辅导单位。
另外,黄振威鼓励同学们妥善地管理时间。他说,生活必须平衡,即便再忙,也要安排时间运动,确保拥有足够的睡眠,以及安排一段时间跟自己相处,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此生活才不会失调,也不至于影响生理和心理状态。
在我看来,学生未必都很忙碌,基本上他们可以分成几个群组:一、非常看重学业的;二、除了学业还有课外及校外活动,比较有重心的;三、没有目标和行动力,人在心不在的。当第一和第三类人的生命中有了亲密的关系,他往往就不能失去,一旦失去就会感到抑郁。为何如此?因为他的生活失衡了。
最后,希望大家记得黄振威的敦促——生活要平衡,要多元化地让自己拥有成就感。
抑郁症并不可耻,学会正视与寻求专业的治疗,必能逐渐走出灰暗的情绪低谷,看见生命中绽放的曙光。
注:
- Chan SL, Hutagalung FD, and Lau PL. A Review of Depression and Its Research Studies in Malay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2017;2(4):40-55.
- National Health and Morbidity Survey (NHMS) 2017: Key Findings from the Adolescent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s | Institute for Public Healt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Ministry of Health Malaysia. [Internet]. 2018 [Cited 5 July 2019]. Available at http://iku.moh.gov.my/images/IKU/Document/REPORT/NHMS2017/NHMS2017Infographic.pdf
更深入的内容及其余重点,
欢迎收听第五期“明明白白我的心”Podcast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