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扬:科学的趣味教学记

在我的中小学时期,也就是1980年代到00年代,科学或理科的教学多数是课堂和实验室教学。那时的互联网,YouTube和网络搜寻器还在初始和研发阶段,我们多数都靠学校老师来学习科学。也因此,我们能接受很基础的课程和实验课。进入大学后,由于是修生物学科,所以多了户外教学这一环节。

021web pic

刊登媒体:《东方日报》(独中教享悦)  刊登日期:19.02.2021

*本专栏由董总组稿

 

记得有一次课本中提到各类昆虫和植物(应该是生态学),助教便带了我们一班去学校邻近的野外去鉴定课本内的生物,大概有30-40种,鉴定越多生物者,分数越高。虽然没有得很高的分数,我们也在半学半玩中体验到快乐学习的情境。

还有一次讲到微生物酿酒章节,老师课前先铺陈,讲了一些酿酒的原材料和工业酿酒的过程。然后带我们到城里的一个酒吧,我还记得那间酒吧叫Library(图书馆之意)里面摆设了很多纸质书。然后我们一班学生,一半时间品啤酒,另一半时间老师穿插讲这是什么原材料制成,那是用什么工艺制作的。这些经验让我进入教学生涯后,依然能感受得到那氛围。

我初任教职前几年,教的是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尤其是生化课,备课尤其吃紧。生化课的本质是枯燥和抽像的化学式子。要怎么让这些式子一个接著一个在学生的脑海中转化成一个个代谢过程?一半靠的是对内容的熟悉度,另一半是呈现方式。

有一次讲到柠檬酸循环,我就讲了发现柠檬酸循环的故事,就是研究者从鸽子的胸部肌肉细胞的提取物来研究这个代谢循环中的过程。原因是鸟类因为飞行的关系,胸部细胞的代谢特别发达。诸如此类的情境式教学,让学生能在预设的情境中体会化学分子转化的意义。

教植物学时,我带他们到草药园去参观。记忆中,看到花蒂玛(Kacip fatimah,一种生长于热带草药)时,有位女学生说:“老师啊,这是我的植物!”丝毫没有其他意味,空气中弥漫的是现场教学的乐趣!

来到近期的教学生涯,由于行动管制的原因,教学转到网络上。网络教学有个优势,就是随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网络资源,比如显示视频,即时以网络资源回答学生的提问。对于专注时间短,需一定程度的影音刺激的新生代,引起他们的学习动机时,要加入网络元素。例如,讲到太阳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我就叫学生在手机下载相关的app。这是贴合他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能在某一程度让他们自主学习。

还有一个可借助网络教学的是翻转课堂。我会在教某一章节前,吩咐学生先看网络上的预录教学视频或做习题。等到讲解那一章节时,多是学生提出不解的疑点和难题,教师归纳和总结。这可以作为深度学习的一个转变。

新世代的学习,在疫情的催化下,越来越依赖科技和网络,教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加入虚拟学习元素。对我而言,尽可能的在教学中融入情境,并以科技做辅助,让学生自发性的学习。学生会把这种学习方式内化为未来升学,进入职场,或处理生活难题的能力,进而在21世纪生存游刃有余。对教师而言,也能乐教爱教,达至教学相长的理念,共勉之!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