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中的路,还可以走多远

根据董总官方网站,办好学校和培养成人是独中教改的核心问题。但我想问:“如果外在因素不是核心问题,那独中还能走多远呢?”之所以质疑独中教改的核心问题,我个人的浅见是,独中的存亡与马来友族对我们的认知和认可,有很大的关系。改革的方向不应该只局限于学校和学生,“怎么让中华文化被马来友族广泛接受”才是当今的核心问题。

刊登媒体:《中国报》副刊学习(情有独中)  刊登日期:20.4.2021

*本专栏由董总组稿

独中的创立是为了保留华人的根,如果要保留,就必须要延续。其中,金钱和人才,是延续理念的必需品。华裔子弟的教育成果,我们有目共睹。独中饮水思源的教育成功的让许多独中生,出钱又出力的,回馈母校。但不可忽略的是,马来西亚华人的话语权及人口比例逐年减少。

根据政府的数据,马来西亚华人比例从独立以来的37.2%到如今的22.6%,其因包括新加坡独立、移民、低生育率等等。反之,马来友族占了马来西亚的将近70%的人口。随着教育水平以及经济能力的提升,马来友族也开始寻找更有品质的学府及环境。无论是什么教育系统,只要凭借友族的青睐及经济能力,必将实现,生生不息,香火永存。

独中的本意,就是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把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智慧传递出去。试想想,独中吸纳更多友族子弟,使马来友族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及包容,这对马来西亚的种族隔阂不是对症下药吗?但是,为什么至今“西马”独中只有3%的友族学生?难道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只局限于华族社群?

独中致力与提升华裔子弟的学习环境,但是在一个97%以上华裔的环境,华裔子弟对友族的认知是局限的。加上马来西亚双重标准的条规,让许多华裔子弟无法了解友族,加剧的种族隔阂离,对独中的存活构成威胁。

很有趣的一点是,根据董总2017年的数据显示,东马学校非华裔学生占40%的初一入学生,BBC也认为东马较西马,种族歧视没那么严重。虽然个别环境有差异,但东马独中,无疑是很好的典范!

经过以上种种的因素的分析,请问你觉得马来友族,对中华文化的认知重要吗?我个人认为是的。愈来愈少的华裔,和封闭的环境,对华人的弱势是雪上加霜。我非常佩服古人的智慧,也庆幸独中可以把这些知识传授给我,但是我们现在身处马来西亚,不是中国,我们必须让友族理解并包容。当然,这是需要双方面的努力,华裔子弟也必须了解马来文化,建立牢固的关系。

独中的教育改革,必须联系独中的存亡。在这篇文章我没有提出很强的解决方式,但希望能引起共鸣及激发思考,谨此共勉之。

 

中国报链接:https://www.chinapress.com.my/20210420/%E5%BA%84%E4%BD%B3%E5%8B%8B%EF%BC%9A%E7%8B%AC%E4%B8%AD%E7%9A%84%E8%B7%AF%EF%BC%8C%E8%BF%98%E5%8F%AF%E4%BB%A5%E8%B5%B0%E5%A4%9A%E8%BF%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