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SDG 13 气候行动: 一起关心/危机与挑战

全球都在面临气候挑战,没有人是局外人!

 

website 01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上报告,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暴雨、热浪及这些极端气候造成的致命灾难都在加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A n t o n i oGuterres)将这份报告描述为“气候混乱的大纪事”,并表示:“随着COP27的召开,我们的星球正在发出一个求救信号。”

这几年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受到气温上升造成极端气候、自然灾害、森林正在燃烧、粮食供应影响等等。根据媒体报道,2022年3、4月,南亚出现了为期2个月的热浪,巴基斯坦也发生了洪灾,导致该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地区被淹,至少有1700人死亡,800万人流离失所。在东非,连续4个雨季的降雨量都低于平均水平,是40年来最长。

看到这里,位于天气相对稳定,不在洋流带上,也不在地震带、热带气旋、台风带上的马来西亚,对你来说,以上提到的极端气候是比较陌生的事,并没有那种关系到自身安危的感觉,事实气候变化已经来到你家门口了,你感受到了吗?

根据《当今大马》报道,以巴生谷为例,大马气象局属下气象站所收集到的数据显示,每年气温逾32摄氏度的天数不断增加。1971年只有176天,即大约半年的天数超过32摄氏度,但2020年高达80%的天数超过32摄氏度。32摄氏度是测量工作环境热应力的国际标准,气温超过这个门槛就会引发相关的健康风险。

八打灵再也国会议员李健聪表示,对于气候变化的问题,人民还是处在刚萌芽的阶段,对于环境意识仅停留在“我们要环保”、“不要乱丢垃圾”、“爱护树木”,没有办法从不同角度来看整体面,例如从经济学、环境学的角度切入,了解这些面向很重要,人民不能只见树不见林,如何让经济学和环境学结合在一起?这是永续发展学很关键的一点。

综上述,我们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环境永续项目第十三项目标气候行动中一起关心、一起讨论、一起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

 

一起关心/危机与挑战

早些年已有专家警告,因温室效应导致气侯暖化,致使海水面不断上升,巴生、槟城、吉胆岛等沿海区在未来50年后会被淹没在海水中。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报告,全球下沉速度最快的国家集中在南亚及东南亚,这些国家正被迫适应这一况,例如邻国印尼,自2019年即展开了迁都计划,部分原因也是因为雅加达正在下沉中。我国政府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惟若要撤离沿海地区的居民,牵涉庞大资金,因此,政府也不敢贸然行动以免引起社会恐慌。针对这一情况,绿色和平组织马来西亚项目主任王佳骏将之归咎为,国家在过去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兼顾环境安全所产生的后果,也因为如此,政府被迫需要拨更多资金来保护环境以及维修灾难所导致的问题。

我国位处赤道上,过去一直没有重大天灾发生,所以人民的危机意识薄弱到甚至不觉得保护环境很重要,但大家应该感受到这两三年我国的雨水量增多,本来不会发生水灾的地区,也因为连续几日的下雨而引发水灾。

 

什么是水灾?

环境教育工作者高佩瑶表示,当大量的雨水进来,水自然会往低处流,所以在一些低洼的地方自然而然就会积水,积水之后就会形成淹水的情况。但是淹水不代表有灾难,所谓的灾难是指对人类生活作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不便。过去气候还相对稳定,比如割胶工人、渔民是看天吃饭,看天吃饭是可以计算出来,说明大自然是有一套规律,只要能够掌握那套规律,基本上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不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灾难。所以过去我们都知道年底就是雨季,雨季的时候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能割胶,或者是大家都知道住在低洼地方,河流沿岸就会淹水而提早防范,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所以过去可以掌握天气,很少听到对财物造成损失。

但是,今天的气候出现错乱是因为森林减少了。当森林减少,整个水气蒸发,包括环节的循环作用改变,而永冻层是水温系统很重要的反射以及循环的机制,现在出现溶解,就会影响水温系统。高佩瑶补充,过去每一年周而复始知道什么月份会有气候的转变,现在是掌握不到。“最近我访问一位从事自然农耕者,自然农耕是跟着季节规律在种植,所以需要看着气候来播种,去年4月原本是旱季,可是我国在下大雨,种植地区淹水,这就是水温系统混乱很明显的一个迹象。”

“我们是时候要建立起危机意识了!”王佳骏坦言,面对气候问题,地球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于外,马来西亚亦然。他认为,政府在推动减少气候问题的措施及适应气候的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要让民众知道在面对一些灾害侵袭时,人民可以有何种行动保护自己。气象局估计,雨季会持续到今年三月,接下来会转为旱季,所以我国上半年面对淹水的情况,下半年就要开始面对烟霾的问题,即便没有烟霾问题,气候也会越来越干旱,进而产生制水的衍生问题等。

 

认识永续生活第一步:SDG13气候行动

面对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展开永续发展刻不容缓。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于2015年一致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缩写SDGs)、169项具体目标和231项独特指标,从2015年至2030年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永续发展中第13项“气候行动”目标是“完备减缓调适行动,以因应气候变迁及其影响。”与大家一起认识SDG13细项目标(图一)。

 

website pic 00

图一:SDG目标13︱气候行动细项目标

 

什么是气候变化?

根据联合国资料,气候变化是指温度和天气模式的长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由自然原因造成,如太阳周期的变化。但自19世纪以来,人类活动一直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气体就像包裹着地球的毯子,捕获太阳的热量并使温度不断升高。

造成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些气体的来源包括汽车所用的汽油,或为室内供暖而燃烧的煤炭。开垦土地和森林也会释放二氧化碳。垃圾填埋场是甲烷排放的一个主要来源。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和土地使用均是主要的排放源。

气候变化的后果包括极端干旱、缺水、重大火灾、海平面上升、洪水、极地冰层融化、灾难性风暴,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科学评估确立气候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成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

委员会(IPCC),提供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信息及客观来源。高佩瑶表示,IPCC成立于1988年,他们真正感受到气候变迁是在1991年的环境峰会上,要每年公布气候变迁评估报告必须检测气候,他们发现近100年来温度没有下降,反而持续上升,不太寻常,并判断是人为造成,但是没有人理会他们,直到2013年发布了《第五次评估报告》时,提供了一份关于人类活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的全球同行评审报告,并确立:气候变化是真实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释放出的污染气体(图二)。 她提到,疫情前不再使用“气候变迁”,欧盟国家开始使用“气候危机”,换言之开始启动“气候危机”警戒。IPCC把原定温控在2℃目标下降到1.5℃,此目标对于全球减缓行动要求更为严苛。

 

什么是极端气候?

“极端气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出现气温超出平均值,其出现现象包括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极端降水。”高佩瑶举例,原本是冬季,突然变炎热,5月份要开始进入夏天,但是有的地方竟下暴雪,这说明自然规律被改变,水温的变化开始混乱。

至于我国极端气候的现象,她提到除了降雨和干旱的季节混乱外,雨量和雨势比过去更为激烈,不再像过去缓缓地前进,现在水量超出我们可以防范的范围。

那我们该怎么应对?国家有没有做好准备?

谈到这个问题,高佩瑶表示,曾和一位排水工程师了解,他们做工程没有办法预测未来,能够做的就是按照过去100年来最高值进行加减。每增加一点的防范措施,就会增加几个百万的成本。以目前我国的河流、公共基础建设针对水灾防范是落后的,完全没有办法应对极端气候带来的又急又多的雨势。

 

 website pic 01

 

图二: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

资料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照片来源:王佳骏提供(绿色和平组织马来西亚项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