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环保活动跨越课程

rmzt web page pic 091 1

 

“在还没上环保课程前,有到环保回收站进行回收工作,目的是为了加分,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上了环保课程后,学习到如何用新颖的环保方法,不会让大家觉得环保是一群傻瓜在做的事。”——黄嘉怡

 

“为什么要提倡环保?没有真正去了解,只是做一般的资源回收。直到上了这门课后,才知道环保不只是资源回收,亦了解到国内外如何处理垃圾问题,为什么要废物利用、如何分类等等,只有自己足够了解环保,才显得有意义。”——李泽宇

 

“环保对我来说是很平常的事,从小家里都有做资源回收,也被灌输回收品可以换取一点费用。学校也推行环保活动,一公斤兑换一令吉。对我来说环保除了是环境保护外,也是日常生活收入来源之一。上了环保课后更清楚知道是在挽救生病的地球。只有做了环保,才能减少污染。它影响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人的生活健康指标,所以必须要有干净的环境才能够繁衍下一代。”——卓嵩原

 

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第六期《全球环境展望》报告提到,地球环境污染形势危急,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渐加剧,假如不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到2050年,污染物质将影响人类的生育能力和神经发育,在亚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造成数百万人过早死亡。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节能减碳等课题一直都在我们生活中被灌输,学校也在积极推动校园环保教育工作,包括成立环保社团、进行资源回收、环保座谈等等。虽如此,做环保不容易,那是每个人的修炼。

 

与慈济合作,在学校推动资源回收已经有16年的沙巴吧巴中学,将环保活动课程化,整合各学习领域的知能,呼应OECD学习框架提到的跨学科知识,以及核心素养强调的综合素质(自主学习、沟通协作、社会参与)。

 

“16年的校内资源回收活动,让学生看到的只是在地垃圾课题,环保活动课程化后,语文科、数学科、美术科的老师就通力协作进行跨科教学,让环保课题延伸到国际议题,并让废弃物变成循环经济。”英文兼美术老师温慧慈表示,在高中三推行环保跨域课程,从语文课建立对垃圾及其分类的认识,并进行居家环境的观察、国际议题思考;从数学课记录每日减少制造的垃圾和种类以及回收物品数量;从美术课进入“环保美”课题,再造废弃物,最后进行成果发表。

 

跨域课程的亮点在哪里?让完成课程的三位同学和老师来说。

 

rmzt web page pic 091 2 new

 

上述图表(图2)“生活不浪费,资源不作废”跨科课程看起来很复杂,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只要有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学习,你会发现环保不是烧脑的课程,而是很重要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课程,就像语文、数理、文史那样是同学们的必修课。

 

“从语文、数学到美术三科交叉联动的进行,一个主题学生要面对三位不同老师让他们去完成一件生活上的事,这是过去在单科知识中无法学到的。”温慧慈表示,除了美术实作外,学生要整合老师在课堂所教的知识,制作以“我学了什么”为题的报告,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到传统课堂比较倾向于知识的传授,而跨科还多了一个自主学习。

 

跨域连结 x 素养导向

一向致力推动环保教育的吧巴中学,从学生初中一开始就被灌输“绿”行动,所以学校开展环保跨科课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跳脱框架的课程设计。

 

从学校到居家落实,这14堂课对学生来说学到什么?

 

分享︱黄嘉怡

素养

描述

关键词

善用知识与运用科技    

环保课程不局限于课本,落实在日常,多了搜索与整理能力。                                                        

搜索、整合、信息

创意思维与解决问题 

善用奶茶杯制作小花盆,让水蒸气滋润泥土,解决塑料废弃物问题。                   

创意思维、创新方法、问题解决   

领导能力与团队合作

带领组员去思考变废为宝,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意识、自我管理、人际关系、
责任、沟通   

语言素养与沟通表达

上台发表作品,过程中学会如何表达。

表达、同理心、思想

全球视野与永续发展

学会从其他国家的视角去认识环保。

可持续、广阔视野、国际观

 

 

分享︱李泽宇

素养

描述

关键词

领导能力与团队合作   

本身是环保学会主席,有了环保知识,可以灌输会员环保的重要性,让废弃物有一个全新的生命。

我们要帮学校解决问题,因为学校是吧巴区环保回收站。

团队意识、自我管理、人际关系、
责任、沟通

创意思维与解决问题

跳脱传统环保箱的概念,创造一个环保回收机,概念是可以带来娱乐也可以达到回收功能。

创意思维、创新方法、问题解决

思维能力

透过活动训练觉察,从被动思考转为主动思考。

逻辑、思索、认知

 

 

分享︱卓嵩原

素养

描述

关键词

领导能力与团队合作   

课程紧凑,学会在短促时间内,带领组员制作影片、发表会等等。                                                  

团队意识、自我管理、人际关系、
责任、沟通     

自主学习

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成品上。

个性化、主动性

全球视野与永续发展

学会关注国际课题,多角度思考,不会局限在只看到本地社会议题。

可持续、广阔视野、国际观

 

这样的环保教学与实作,说明了跨科跨域的协作,不只是达到了人文、科技、艺术整合的核心目标,更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上达到了素养导向的学习(整合知识、技能与态度、情境脉络化的学习、学习方法及策略、活用实践的表现)。

这一次的跨科主题是以生活问题解决为主,因校制宜(学校常年推动)、因地制宜(学校是吧巴区回收站),成功开展环保跨科课程。黄嘉怡说,过去进行分类是为了分数,完成环保课程后,让她学会从“美”的角度去爱护地球,要让“美”永续发展下去。

 

跨域全方位学习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不再“孤立”地教,学生不再“孤立”地学,打破学科的界限,老师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思考、讨论、实作、呈现,跳脱框架思考。

 

本期课题“跨科/跨域学习”对学生来说太需要了!作为学生的你,可以启动跨域学习的渴望,让自己成为老师的神队友,让学校跨越界限,开展“玩中学,学中玩”跨域学习。

 

“老师有心,就能带着学生跨域学习”。最后,温慧慈分享,只要老师愿意把不同的学习经历带给学生,当学生感受、体验到了,相信一定会有跨域驱动力。至于课程如何设计,就靠老师们的努力。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