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公民权∙青年追求国家的未来

 

学校不能逃避不谈,必须要有阶段性地引导学生,解释课题背后的政治结构,公众利益如何被维护,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


rmzt web page pic 045

 

当我们说18岁的青年思想不成熟的时候,这其实可通过教育来改进。叶瑞生建议,学校可以在教育体系里面培育认知和认识,也可以透过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在校外协助年轻人得到更多的认知。学生可以做什么?叶瑞生鼓励学生可以参与非政府组织如环保组织、儿童权益组织、人权组织等等所举办的一些活动,进行对话、访问和考察,也可以担任选举的监察员。校方也可以跟非政府组织合作,让学生体验校外实际情况,如访问一个地区、安排到国会进行考察、观察国州议员辩论等等。


谈到与非政府组织合作,面对议题本身的政治性,也许会引发很大的分歧或争议,导致教育部对学校采取行动,也许是许多学校不愿意涉及社会课题的原因之一。针对此,叶瑞生透露,现在全球温度越来越高,再不解决,20至30年后,全球气候变化将会失控。因此,他提到,环保涉及到商业利害关系,商业又跟政府政策有关,政策上有很多的纰漏,最后环保课题离不开政治。学校不能逃避不谈,必须要有阶段性地引导学生,解释课题背后的政治结构,公众利益如何被维护,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


这个社会本来就很复杂,面对不同社群,不同宗教,在政治上要如何做决定和政策,就必须体认到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如何让社会的多元和复杂性在政策中获得包容和代表?叶瑞生指出,透过选票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为什么会有投票机制的出现?

叶瑞生解释,古代的封建帝王体制,谁能够掌权的问题,是透过武力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和平的政治竞争,因而引发战争。来到民主社会,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自己的选择,而投票是透过和平的管道达致决定的方法,避免诉诸武力。所以,叶瑞生提醒,不投票是个人权利,但那等同放弃自己决定国家的政策和未来的权利。人民的生活,人民的福利必须靠大家一人一票去争取。

“古代君王制,人们没有选皇帝的权利,投票权是近代人经过数百年的抗争和牺牲而取得的,所以必须珍惜。” 叶瑞生表示,即使是民主发源地的古代希腊,也实行奴隶制,奴隶没有公民地位,更没有投票权,为什么人类社会要争取投票的权利?我们必须去认识、了解,投票可以有怎样的行使和效用。


马来西亚处在一个社会多元的国家,种族多元、地域多元、课题多元、宗教多元……叶瑞生提醒学校和家庭教育必须打破族群框架,让孩子认识多元,同时也找到共同性,透过教育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分析族群和宗教的课题, 否则课题变成政治人物操纵民意的论述。

 

18岁除了投票,还可以做什么?

叶瑞生表示,可以参与社团、社区活动,从中体验社会多元的运作;当选举观察员,可以对选举制度有更多一点认识。他强调,选举改革的路程漫长, 第14届大选过后,选举委员会开始允许公民组织监督选举过程,虽然是一个小改革,但仍然让我们的选举更透明化。有很多国家,要用10至20年的教育,才看到选举改革成功,例如印尼用了20年推动改革选举,才有今天的成果。在马来西亚,淡化族群和宗教在政治上的主导性,是长远的改革,非常重要。

 

“我国权力集中在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只有很小的权限,这种权力分配的不均,对促成良性的竞争是不利的。” 叶瑞生表示,目前的选举制度弊端重重,让政治人物得以用来合法化政权。社会的多元性,没有办法更完善地反映在所选出的国会议员中。如果我们的选举制度更公平,国会就会有不同阶级、年龄、社群,就会有不同利益的代表。此外,他进一步提到,要让民主有健全的发展,就必须让在野党有生存和发挥的空间,可以在联邦、州及地方政府上竞争,而不只是在争夺权力高度集中的联邦政府一役中定生死。

 

作为选民,手中的票如何投选?

叶瑞生认为选民必须做多方面的考虑。他举例说,作为地方上的人民代议士,即使在地方上的服务很好,但是如果对国家更大的贪污滥权问题不闻不问,或甚至成为贪污滥权得以延续的棋子,选民就必须从地方上和国家的问题做思考,以作出最明智的选择,这是选民的权益。

 

最后,叶瑞生提醒学生,选举投票只是维护公民权益的其中一个途径,但是作为公民,维护公民权益的责任并不因为投了票就此结束。责任是选举结束后,继续监督被选上的政府有没有维护人民的基本权益,有没有真的去落实竞选上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