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剥开研究

“虽然全世界普遍都已经将投票年限,下调至18岁。或许有许多人会质疑18岁投票,是否有足够的智慧选出政府。若我们把18岁与28、38、48、58岁等的选民相比,难道后者群体就更有智慧选出好政府吗?”

 

rmzt web page pic 046


巴生兴华中学历史和社会科老师严伟扬表示,年轻人缺的是人生阅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判断能力。一个今天只有18岁的首投族,十年后当他28岁时,可能已经是出来竞选的候选人,或者是某个非官方机构监督政府机构的成员,所以18岁的这张选票,让年轻人与政治有了更直接的连接。

 

投票是公民的义务

投票立场无关对错,表达不同观点,就是民主政治。避免多数压迫少数,形成多数人的暴力,才是要关注的议题。只有公民选择出的最符合自己权益的代表,而投票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现有的选举制度,是否要票票等值,接下来就是涉及公民如何监督政府。


严伟扬认为,投票是不可摒弃的公民义务,就如我们在平时缴纳所得税一般,也是公民义务的体现。或许有人会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政治青蛙跳槽频繁,对政党政治失去信心,但是这也是一个机会教育,让我们提升公民意识。举例,比较各政党的性质,读他们的竞选宣言,哪个政纲或经济发展政策符合自己的要求,且能够履行竞选宣言?哪一个又比较世俗化不那么激进、改革意愿高的,还要看个别政治人物政绩与道德表现、代议士是否深耕为社区人民服务等等。尝试摆脱人云亦云或凭直觉投票,认真给作为公民的自己上一堂课,总是有接近自己选择的政党。


公民教育怎么教?

严伟扬提醒老师们,不要让公民课太沉重!很多老人家没有上过公民课,他们也会投票。在校园里,生活周遭就有很多落实民主选举的生活案例。比如班会选举、联课活动的执委选举、甚至同一年级的论坛组织等等。每一个学习场域,其实也是一种民主实践的场域。

 

“选举只是一种选出政府的手段而已,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去思考,从认识公共利益和公共政策,选出一个具有合法性和进行良治(Good Gover­nance)的政府。”

 

严伟扬指出,该校在高中一设有一门选修的公民课,但是到了高中二全级则必修社科。社科给学生一个对人文关怀和社会制度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里自主专题报告,可以谈媒体、族群、环保、弱势群体、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议题。正如英国诗人John Donne 写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惟有了解到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的联系,我们才会对更高素质的公民社会有所追求。

 

基于理论谈政治课题

“谈政治课题前,必须要有一些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建设。” 严伟扬举例民主制度的发展过程、对什么构成民主制度,各个国家不同的体制及其问题,甚至政治思想流派等等。要配合其他课程包括历史、地理,乃至商业经济学等。

 

他进一步提到,前阵子首相欲颁布“经济紧急状态”,后来被最高元首和统治者会议驳回,这里就涉及责任内阁制度和君主立宪制度的运作。溯源还要回到英国的西敏寺制度,或更早800 年前的《大宪章》和400年前的《权利法案》。

 

他提醒,老师是带动学生探究,而不是政治宣传,更加不是政党代表。否则就会容易陷入诉诸情绪化,将学生带向另一个充斥着“民粹化”的陷阱。“ 不要忘记,法国大革命是巴黎市民一时的激情,推翻了封建的旧王朝,但是, 接踵而来的却是以捍卫‘民主’之名, 滥杀无辜的‘恐怖时代’”。

 

最后,严伟扬强调,我们要的是, 学生作为公民一份子,不被政客牵着鼻子兜圈子,而能辨别符合自己立场或政见的代表,那就是独立思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