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是公民责任,选票代表人民声音

政局变幻莫测,投票究竟还有意义吗?

拉曼大学媒体研究系讲师兼霹雳兵如港青年议员叶添鸿认为,投票是一份公民责任,能够为国家去选择一个未来。“投票未必能改变结果,但会引来一套数据,这个数据就是一种声音。”他举例,即便获得51%票数胜选执政,然而执政党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仍未获取49%选民的信任。

rmzt web page pic 088

 

“赢者全拿”的弊端

谈及马来西亚的选举制度,叶添鸿直言“赢者全拿”(简单多数制,First Past The Post)不太适合我国的政治环境。

 

“现在的选举制度是‘赢者全拿’,比如51%和49%,51%铁定做政府,但是49%也是一种声音,不能以51%完全否决49%,“赢者全拿”的弊端是哪怕是三角战,用100除3,每个人平均是33.33%票数,只要有一个人得票率是34%,就赢了另外两个人。从这里就无法看到一个人是代表整个选区。在马来西亚的政治环境,一些资深政治领袖会觉得我赢了就是赢了,另外的60%就不管了,只要服务40%投选他的人。如果是这样,所谓人民的代议士只是虚有其表,没有履行义务。”

 

他指出,人民代议士应为人民做事和发声,而人民应该监督他们有没有履行承诺。过往人民对政府少了监督,或不知道自己有监督的权利;反观现今,监督的平台多了,人人都是自媒体,可以像媒体这个第四权那般监督政府和人民代议士,无形中能让人民代议士有所警觉,知道不能犯错。

 

宣导怎么做?如何呼吁18岁青少年投票?

如今满18岁的青少年已具有投票权,理应对政治、选举和民主有所了解。叶添鸿感叹在2020至2021年行动管制期间,大家都长时间居家,常接触电脑和网络,可惜选举委员会并无趁此机会做好政治教育,甚至到了今年也没做好。相对而言,政党较勤于进行政治教育,不过叶添鸿也提醒我们,政党进行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很显然存有引导性拉票的性质,虽然不能定义为不好,但这将导致没有自主思考或批判思考能力弱的人会被牵着鼻子走。

 

那么,社会大众又可以做些什么来呼吁青少年投票?叶添鸿认为,首先,不要鼓励年轻人不投票,他不认同基于不满或可能会跳票而放弃投票。

 

“五年一次的选举你也不鼓励他投票的话,未来当他要做重大选择时,他会觉得让别人帮他选就好。你的一张票虽然不一定能够改变,但它是一把声音,如果你不满,就用这张选票表达你的想法。如果你选择不投票,未来就没有资格批评政府。你连选政府的资格都放弃,有什么资格批评政府?”叶添鸿语气坚定地反问。

 

受访时,他提到2018年时任教育部长鼓励年轻人接触政治运动(并非直接接触政党,而是参与政治与时事讨论),虽说当时大专法令仍存在,但至少许多大专生将自己涉身其中,让自己接触、了解民主运动,这是好的一面。

 

再者,叶添鸿认为选举和民主教育要从小灌输。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透过班长或组长选举,或选择题目,使他们明白选择的重要性。到了初中阶段,应让学生直接了解何谓国内政治,针对这点,整个教学框架需要改革,历史科需要深入提到,而不是笼统地介绍。

 

他强调,不能到了高中或大学时才教导这类知识。在大学执教期间,他观察到即便是大学生也不懂得何谓执政联盟,何谓国阵、国盟、希盟。“在不懂的情况下(投票),就会产生两种问题:一、乱投票;二、容易被政治人物牵着鼻子走。我们不希望新选民变成这样,所以要从小教育,越快越好。”

 

询及中学是否有必要开设公民教育课,叶添鸿指出问题不在于开多一门课或融入现有的教学框架,而是老师怎么教,如若政治立场非常鲜明,就很难带好这类课程。

 

 “虽然很多公民组织在做,不过不足够。公民组织只是聚集在首都做,没有在外州做。” 他指出,选委会必须与教育部、高教部讨论开办与选举相关的课程或把选举教育纳入公民教育里,并且拟定方向给老师们。

 

透过监督制衡,选民亦可“拉票”

谈到投票时应以党派还是候选人作为考量,叶添鸿表示这是很主观的,胥视政治环境,不能以偏概全。

 

“如果以单一选区赢者全拿的角度来看,衡量的点,大多数在于看到某个政党有集体贡献,那就选该政党,一般上都会这样看。有些人是说,选国的,就看党;选州的,就看人。监督权很重要,哪怕你选了烂苹果,但他代表的政党是很强的,你可以透过监督去制衡他,如果他没做事,下一届就呼吁大家不要选他。并非只有政客可以拉票,选民也可以‘拉票’,提出理由呼吁大家不要投给某个政党,不过在马来西亚没有这个氛围,国外则很积极。”

 

监督候选人有无履行承诺

每回大选,各政党都会设下种种美好的竞选宣言,面对这种情况,选民该如何判断?

 

叶添鸿建议,当候选人提出竞选宣言之际,我们可以问他需要多少时间完成,之后选民要监督,确保人民代议士真的有履行承诺,而不是五年后才审视他们的政绩。他提醒选民们,越是听到好听的,越要小心,千万不要单凭对方说得好听就投他一票。

 

在不理解政治的情况下,是否最好别投票?

“绝对不是!”叶添鸿说,政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本来就不应该不理解、不关心政治。

 

“所谓的理解不是说要深入到这个政党过去如何,只需要看当地的人民代议士有没有服务。不是说他不理解或不关心就无法行使投票权,他要去认识。”他补充道,联邦宪法赋予了投票权,我们就必须自主地去了解政治,甚至关心政治,即使不关心政治,至少也要关注时事。

 

针对投废票一事,叶添鸿不反对这是一种宣泄不满情绪的方式,但无论是不投票抑或投废票,都会失去批评政府的资格(仍可监督)。

 

“你嚷着说要改变,却没有在改变的路途上贡献,那你投(废票)来干嘛?”他提出诘问。

 

青年议会让年轻人发声

叶添鸿现今也是霹雳兵如港的青年议员。

 

据其所言,青年议员隶属于州议会之下,年龄限制是15-35岁。青年议员在议会里不能以政党自居,一旦进入议会,便无政党可言。他们不是YB,不像州议员有立法权,但具有草案权。如今多个州政府都有青年议会(哪怕是在草案阶段),在霹雳州议会里,每个州行政议员都有自己负责的范畴,而青年议员则根据此范畴成立委员会,将想法直接传达到州内阁里。至于要不要采纳建议是州行政的权利,因为青年议员只是提出意见,无法得知州政府的财务预算和支出。

 

“从政治语言上看,(青年议员的成立)就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年轻人发声。”叶添鸿提及,18岁投票的法案已落实,因此每个州议会都需要成立青年议会,提供一个明确的平台让青年参与和发声。

 

民主素养如何实践于生活中?

“如果针对社会醒觉的话,我觉得在于聆听,懂得接受对方的反对和不赞同,也要做到不极端、不迷信。”

 

叶添鸿指出,有时候一些长辈会倚老卖老,以过去的经验给现况下定论,拒绝聆听年轻人的想法,认定年轻人什么都不懂,而亚洲社会推崇敬老,不鼓励后辈与长辈争论,然而这样真的好吗?他让读者们思考。

 

“我很庆幸自己来自一个民主家庭,哪怕爷爷和我有着不同的信仰,但他都会选择聆听,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促使我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是很美好的事情。”

 

他叹道,有些人被赋予言论自由却不敢发言,但事情不如所愿时却又生闷气,这就是个人的问题了。对于敢于发言的人,他提醒要谨记有了言论自由,也要有言论责任,因为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要说什么都可以。

 

讨论而非争论,理解而非逼迫

最后,叶添鸿不忘提醒大家,民主是糖果,也是毒药!马来西亚是民主国家,当大家都有发言的权利时,就要理解什么是“Agree to disagree”(认同别人可以不赞同自己/ 接受对方的反对或不赞同),要聆听而不是封锁大家的声音。

 

他呼吁,讨论任何事情都应该具备理智,认同别人有权利不赞同自己。我们要讨论而不是争论,要理解而不是逼迫,如此就能避免因为政治立场分歧而起冲突。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