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亮、张盛德谈音乐

 近年来,小学的音乐课节数从一周两节缩减至一节,中学没有音乐课或只纳入初中课程已成为普遍现象,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音乐课该被纳入正课吗?除了教理论和技巧,音乐课还可以教什么?

 

 

何以音乐教育式微?

近年来,小学的音乐课节数从一周两节缩减至一节,中学没有音乐课或只纳入初中课程已成为普遍现象,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谈到这个问题,资深音乐人周金亮笑言:“每一个孩子学音乐,哼哼唱唱没问题,但是一谈到理论,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兴趣。”

 

再者,他表示学术性的科目容易掌握,创意性的科目则不然,而且音乐没有标准答案,人们对于音乐作品的评价,往往都是主观的,自己认为不错的作品却未必能获得外界认同,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学校都选择把重心放在较容易掌握的学术性科目。

 

“虽然现在大部分中学的音乐课只是纳入初中课程,但是校内却有华乐团、合唱团、吉他社等社团,让喜欢音乐的学生参加,因此校方并没有放弃音乐教育。”

 

周金亮认为,小学六年到中学六年都有音乐课程才是最理想的,因为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日后在大学院校里主修音乐时才能跟上进度,不会有断层的问题存在。

 

音乐教育让孩子全面成长

资深音乐人张盛德老师指出,我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理论和技术,反而忽略了音乐、创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很难获得全面的成长。

 

“人有五感,可是敏感度不同。视觉好的人可以往绘画、摄影方面发展,味觉好的人可以当美食家,而听觉好的人则可以往音乐发展。”他补充道,如果听觉没有好好地被运用,那么就会退化。

 

问及音乐课是否该被纳入中学课程里,张老师鼓励初中保留音乐课,“运动很重要,学习各学科也很重要,但人文素养亦是不容忽略的。”他指出,音乐是帮助孩子左右脑平衡发展,提升思想、内涵、创意、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当你创作一首歌时,就必须先观察,观察后要思考,思考后要选择,选择后要面对,面对了要承担。学音乐所得到的体悟,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各方面。”

 

身兼音乐人与父亲的张老师坦言,不希望孩子仅掌握到生存的技能,他希冀孩子能更全面地成长,而音乐无疑是其中一个好渠道,对音乐敏感度高的孩子可以往这方面发展。

 

音乐可以怎么教?

周金亮表示,音乐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生活和创意应结合起来,写歌的人要从音乐里探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不只是写流行歌曲;音乐教育也不能只是教理论和技巧,而应该激发孩子们对音乐更深一层的思考。

 

说到这儿,周老师回忆起中学时期越南战火连天,人们都听西洋反战歌曲,他也不例外。他说,虽然当时什么都不懂,但这样的讯息却带给他很大的冲击,使他开始懂得生命中有许多事可以透过音乐来表达。

 

“如今国内外的音乐教育一般上只是教理论,鲜少在课堂上谈及文字创意。”他强调,音乐创作的教学不能只教旋律,一定要配合歌词,两方面进行,才算是较为完整的教学。他进一步指出,这会是音乐老师的一大挑战,因为有些音乐老师虽擅长谱曲,但却未必擅于写歌词;而有些老师虽然文字能力强,但却对音乐一知半解。

 

“文字是具象的,普罗大众也是从文字的角度开始欣赏音乐。在中国的音乐史上,音乐和文字在很久以前就已经结合在一起了,从《诗经》到宋词、元曲,都是有了旋律之后再把文字填上,反观现在的音乐教育却忽略了文字,这是非常可惜的。”如其所言,作曲的人如果有能力作词是比较理想的,因为这样歌词就能准确地传达作曲者的原意。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