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4大关键,疫情升学规划不心慌

syts web page pic 015



虽然疫情带来诸多的不便,与此同时也促使升学的渠道变得更多元化,在本地念书还是国外念书?先步入职场工作待疫情降温才升学?在本地完成学士课程后再往国外深造?这些都成为了毕业生各种不同的选项,到底怎样的规划才是最理想的呢?以下四大关键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要素:

 

关键一:疫情下,留在本地和国外升学,哪一个选择才是最好的?

留学并非看地点,而是学校的强项以及自己的兴趣。但是,以目前的疫情来说,学生会担忧在国外有任何意外,父母会鞭长莫及照顾不到。对于这种情况,有一应对策略就是前面两年在本地念,后面的课程则设法连接到国外大学,如果选择这样的升学模式,要特别注意的是本地所念的科系和往后欲升学的国外大学课程必须能够衔接。一般很多学生选择大学都只是看学校的学费多寡、地点靠近城市抑或郊外,但这些都只是硬体方面的考量点,毕竟大学四年的浸润是培养学生往后在就业市场成为各领域的专才,实际上应更多要关注的是软实力的部分,譬如该校教授们所发表的论文以及师资强项等等。

 

关键二:如何拟定良好的升学规划?

我国目前的疫情越来越严峻,以人口比例来计算感染率较印度、美国更为严峻。升学规划很现实的一点还是要取决于家里的经济条件。所以,若家里的经济已受疫情影响,千万别去设想可先读一两年再观望,毕竟若以乐观派的经济学家估计,这疫情需时两年半才能复苏,而保守派则估计需时五至八年,所以我们要有心理准备这会是一场长久战;另外一种状况是,部分学生的兴趣可能会因疫情有所转换,又或是考虑转向念一些与疫情相关的科系,例如药剂学、医科诸如此类,这通常属于未定向统合类的学生,即对自己的兴趣作出承诺时,在探索方面显然是不足够的,因而要透过各种不同的管道去搜集资料,包括询问亲友的意见来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

 

关键三:基于网课对某些学生而言成效不甚理想,中学毕业后暂不升学可行吗?

中学毕业后没有立刻升学而是先在职场工作,可能会失去了升学的斗志进而放弃回到学校念书,那么,中学毕业后暂时不升学可以吗?这样的问题并不适合放在所有的学生身上,而是胥视各别学生的个性去衡量,因人而异。但我也遇过一些人非常清楚自己的志向,好几年前曾辅导过一位学生,父亲是大学讲师,母亲是小学校长,他SPM成绩非常优异,因此具备条件直接升大学,但他却选择先步入社会工作一阵子,大概三年多之后,才飞往英国升学,这样的经历反而促使他更加确定自己想要念什么科系。

 

另一方面,父母和孩子在升学方面的规划上会有所冲突,像一些已经入读国外大学,但碍于疫情无法返校的学生,父母会认为网课学习成效有限,不如先休学在本地大学就读,往后有机会再寻求出国深造的机会,但孩子却认为自己已经辛苦读了一两年,即便网课不理想也要继续,有好些父母开始发出求救信号,不晓得该如何与孩子共同规划一个较为妥善的升学安排。

 

若从心里辅导的角度来谈,所注重的是去看待哪一方认为有问题,是孩子?还是父母?我们要去定义这个问题,譬如父母认为网课既没效果又得缴付昂贵的学费,但站在孩子的立场就觉得至少能够听懂上课内容、可以毕业,也舍不得放弃自身已经投资的时间,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会让孩子了解,父母不只是希望他们毕业,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掌握真材实料的知识。

 

家长可以做的部分,是要了解孩子之前所修的学分是否能够转移到本地大学,那么孩子就不会觉得自己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这是我实务工作上遇过最让孩子在意的关键之处。另有一些孩子则只要求毕业就好,实际上是否有真正学习到,他反而不在意,这时父母就要回观,无论是实体还是线上上课,这类孩子在学习心态上并没有多大的转变,所以这就变成是父母一厢情愿的期待,而不是孩子出现问题。

 

关键四:倘若毕业生暂不升学,他们可如何为大学生活做准备?

在欧美国家,高中毕业后有一年的Gap Year(空档年)让他们实际进入生活中,可以是到处旅行或打工,用一年的时间去体验未来他们真正想要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因为,大学是走专才教育,以四年的大学专业为以后的生活与社会作衔接,当中包括未来的收入来源、生活方式等,所以,如果孩子决定暂时不升学,以上问题是必须作思考的。现在学校都有提供许多量表、能力测试、兴趣测验、工作价值观等等,这些都可帮助孩子们去了解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我们现在讲求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命教育,不仅仅是活得下去,而是如何活得幸福,如何与社会产生链接,这当中有两种类型的人,即快乐导向及成长导向。所谓快乐导向,指的是他并不想从事一些帮助别人的工作,只要本身赚到钱,可以回家跟狗玩、可以和家人去旅行就很快乐了;成长导向则要求自己和社会有一定的链接,进行社团服务、回馈母校或是做一些义务性的工作,无论哪种类型的模式,都是在Gap Year里让孩子可以去体验的内容。